(一)关于对国民党的统战工作
中共积极帮助国民党加强组织建设。首先,中共协助国民党组成上海、汉口、北京三个市的国民党的执行部,然后,又相继建立了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省级党组织。截至1926年1月,全国已有11个省成立了国民党省党部,有8个省正在筹建国民党省级组织;全国已有国民党员14万人。共产党员在这些地方党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对加强两党的合作做出了贡献。6月10日至15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并通过了《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工作问题决议案》等文件。文件针对当时我们党内只注意国民党的工作而忽视自己工作的倾向,做出明确的规定,要求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抓紧对党员和工人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全党和工人阶级的思想水平。
(二)关于在黄埔军校和革命军队中的统战工作
经过“二七”大罢工失败的惨痛教训,中国共产党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革命武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中共积极帮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并指示各地党组织选送党团员和进步青年到该校学习。在军校急需干部的情况下,中共陆续选派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熊雄、聂荣臻等人到军校任职任教。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革了军校旧的政治机构,建立和健全了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仿照苏联红军的政治委员制度,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周恩来与廖仲恺、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密切合作,制定了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以达到把学员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政治觉悟、能立志救国救民的革命军人的培养目标。周恩来还亲自制定了“政治课程训练计划”,所设的26门课程,大都由优秀的共产党员讲授。这些政治教育,主要是围绕反帝反封建这个核心内容,培养学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识来进行。这就从教育内容上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军校的统一战线性质。
为了保证黄埔军校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加强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还在校内建立了特别支部,在进步学生中积极开展工作,发展党员,并帮助校内的国民党组织开展工作。1925年1月,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还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作为团结全体革命军人的组织。在中共的领导下,成为中共团结革命军人的统一战线组织。
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的创建工作。1925年1月,创立了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借鉴苏联军队的经验,结合一军的实际,制定了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了该军的革命精神和战斗力。这年的11月,还创立了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
黄埔军校的创立,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为后来扫除旧式军阀、取得全国名义上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共产党进行武装斗争培养了干部,准备了人才;一批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的国民党员,在以后的国共斗争中,对共产党给予了同情和支持,甚至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
(三)广东境内叛乱的平息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和广东工农群众运动的日益高涨,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的恐慌。在英国帝国主义的操纵下,以买办陈廉伯和大地主陈恭受为头子的广州商团,于1924年10月10日在广州发动叛乱,妄图推翻广东革命政府,建立所谓商人政府。以黄埔学生军教导团为骨干组成的革命军事力量,很快平定了叛乱。
1925年初,广东军阀陈炯明乘孙中山在北京看病之机,在英国帝国主义和段琪瑞的支持下,策划从潮汕一带进攻广东革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广东革命政府于2月1日举行了第一次东征。在蒋介石、周恩来的率领下,经过黄埔军校学生军的英勇奋战,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打败了陈炯明军队的3万多人。第一次东征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合作组建新军队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第一次东征战斗正酣的时候,表面上拥护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暗中同英国帝国主义勾结,乘机在广州发动叛乱,妄图颠覆广东革命政府。由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廖仲恺等人坚决主张迅速平定叛乱,东征军回师广州,叛乱得以平定,使广东政府转危为安。
由于东征军回师广州,陈炯明又重新占领东江,井与另一军阀邓本殷同谋,纠集各路反革命势力,企图进犯广州。10月下旬,国民革命军又举行了第二次东征。到1926年2月,不仅陈、邓的反动军队主力被歼灭,连海南岛也被国民革命军占领。至此,广东全境统一于广东革命政府管辖之下。这不仅使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也为后来的北伐奠定了基础。
(四)在工人运动中的统战工作
当1925年5月,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工人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工人而举行罢工。15日,日本资本家向工人开枪,打伤10余人,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被打死。这一事件,激起了上海工人、学生和广大市民的愤怒,纷纷起来进行斗争。而日本资本家面对愤怒的群众,不但不思悔改,反而采取高压政策,完全关闭罢工的纱厂,妄图以此胁迫工人停止罢工。5月30日,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2千多学生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要求收回租界,随后又举行了有1万余人参加的游行示威。当游行群众到达南京路租界巡捕房门前时,英国巡捕竟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当场有13人被打死,数十人受伤,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激起了上海各界对帝国主义的愤恨。6月1日,在上海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总罢市、总罢工、总罢课。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决定公开成立上海市总工会,以李立三为总工会委员长,刘华为副委员长。6月4日,成立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由于帝国主义对上海总商会的拉拢、破坏,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大资产阶级的背信弃义,使这一场反帝统一战线遭到了破坏,斗争只取得了部分的成果。
上海的“三罢”斗争,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同情与支持,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反帝革命风暴。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是广东的省港大罢工,即广州、香港工人的联合大罢工。1925年6月23日,广州各界爱国群众,10万余人举行游行示威。当游行队伍路过沙基时,英国帝国主义开枪打死50多人,打伤100多人,造成了“沙基惨案”。这更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香港罢工工人由19日的10万人激增至25万多人,其中有13万人返回广州。
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对运动的领导,成立了罢工委员会。苏兆征被推选为委员长,邓中夏、陈延年等参加了罢工委员会的工作。在领导省港大罢工当中,中共成功地运用了统一战线的策略:其一,加强广州工人和香港工人内部的大联合、大协作。其二,争取国民党、国民政府的支持。聘请廖仲恺为罢工委员会顾问,罢工工人支持国民政府,得到了国民政府在政治上、活动经费方面和居住条件方面的支持。其三,派人下乡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助工人封锁海岸,查禁日货等,以加强工农的联合。其四,在政治上团结广东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保护其利益,争取他们同情工人的斗争。其五,对华侨的商务活动,给予方便,争取华侨支援工人的斗争。中共运用上述统战策略,扩大了反帝联合战线,使罢工斗争持续16个月之久,在我国工运史上是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不仅使香港一度财政收入锐减,公共事业瘫痪,变成了“死港”、“臭港”,蒙受了很大的打击,而且大长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志气,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
此外,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在少数民族中,在倡导召开国民会议、抵制段琪瑞策划善后会议等斗争中,做了大量的统战工作,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党工委宣传部)